怎么中国人口很难利用中国制造的优势在国内销




前不久去日本旅游,GU专卖店的衣服便宜款式又好,回来才发现基本上中国制造的。 但是我就奇怪了,国外形形色色的好东西国人都制造的出,怎么没见到国内有销售呢?而国内的实体店却到处是落后和过时的商品几年了也没变化。而听说,出口出去商品被外国人转手几百倍价格倒卖不是新鲜事,但我们自己为什么不能卖给自己这样卖呢? 还有个问题就是,经常有人比如锤子手机、大可乐手机、或是硬件厂商叫国内工厂代工东西,经常东西出问题…




国内中国制造的产品只是出厂时成本低,但是,很多成本是在出厂后发生的。懒得码字,别的不说了,只说说物流成本。

下面这一段数据来自公开报告

近日发布的《中国采购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8.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经济发展处于同水平的金砖国家。此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平均占成品最终成本的10%至15%,发展中国家各种低效现象导致物流成本显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至25%甚至更高,而中国制造商的此项比重可高达30%至40%。这表明,无论从物流费用占GDP比例,还是从物流成本占成品成本比例看,我国物流成本都处于较高区间。


在美国,高速公路叫freeway,的确是名副其实,人家95%以上的高速公路真是免费的。在中国,你试试把一车货从广东拉到北京要交多少过路费。卖到美国的话,海运就可以了,海运是最便宜的。

对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出口退税。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家为缓解当时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刺激外贸企业的积极性,中国政府从1998年开始提高了出口退税的比例,此后几年中,曾分次、分批、分产品地提高了出口退税率,使得平均退税率已达15%以上,其中纺织服装、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高达17%,实现了出口的零税率。


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对不同出口货物主要有17%、13%、11%、8%、5%等五档退税率。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这个回答 跨境电商火爆是因为生产过剩吗? - 沈阳的回答 里有一些相关内容。

我把主要内容直接贴上:



现在很多国外客户对中国产品的定义就是质次价低,而日本产品则质优价高。但其实,这种印象的根本原因不是我们,而是中间商。因为中国企业基本都是定制化和贴牌生产,都是按照中间商的要求进行生产的。


其实在二战之后,全球卖假货,低端货最多的国家是————日本。

日本又是如何从卖假货和低端货最多的国家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呢?


选出一家大企业,例如三井集团,以此为中心,把全国最好的产品都采购过来,以三井的名义出口,打造三井这个品牌,而低端货则转嫁给了韩国和台湾。


韩国紧随其后,效仿日本,以三星中心,着力打造渠道品牌三星。而低端货则转嫁给了中国。

出口的产品并不是没有销售给国人,只不过没有一个可以让你认知的大品牌,比如名创优品的很多产品其实也都是中国内地产的。我们听到最多的外贸转内销的产品其实就是“外贸尾单”了。

我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没有品牌化之外,跟国人的思维也有很大关系。因为国内产品销售时缺乏一个高标准的规则。

出口产品,尤其是出口到欧洲,和日本,要求材料环保,能过测试,有证书等等,即使这方面相对弱一点的美国,还有一个加州65的法律来对产品做安全和环保测试呢。国外在这方面做得确实好,这就无形中给人一种产品标准很高的感觉。

但是国内这方面做得很不好,没有什么特别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基本上都是沿用国际惯例标准,所以大家觉得国内的产品肯定不如出口的好。

其实产品既可以做的好,也可以做的差,标准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约束准则。有一次去跑工厂(工厂是做毛绒玩具的,我的货是一个毛绒帽子,上面有2个毛绒鸡腿),跟工厂的负责人聊天。

我说:我的货是出给美国的,不过你们这个鸡腿粘的位置也太参差不齐了吧?
她回答说:“这都是手工做的,每个工人的手法都不一样。所以粘的位置,用的胶水多少都不一样。不过美国客户没那么严格,如果是日本客户的话,我会只选一些熟练工来做日本客户的单子。”

看到了吧,区别在哪里?就是客户的标准。

人的认知是感性的,我们认为国外品牌好也是长期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根深蒂固,很难一下子扭转过来。不信的话,我告诉你,我有很多外贸原单库存货,我卖给你,你要不?你肯定要犹豫一下。这就是认知和品牌的力量。

还有产品出问题是不分国界的,外贸出口问题太多了,只是你没看到,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