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只有私有制才能调动人的能动也?




换言之,在现阶段,私有制下人的积极性一定比共有制(公有制)下高吗? —————————————————— 共(公)有制是针对生产资料而言,而不包括生活资料。 共(公)有制不等于平均主义。 共(公)有制不等于政府所有。




今天刷到这个问题才发现有个邀请,强答一个。
在现阶段私有制下人的积极性一定比共有制下高,这是必然的,用鞭子抽着的驴肯定比不用鞭子抽的驴跑得快,地球人都知道。
过去的国营商场售货员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是能怎么办?开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给个处分都困难重重,只要不想往上爬谁都不能拿他怎么样。然而在商场站柜台的大多数只是想端个铁饭碗过一辈子,不想往上爬,罚是没办法罚,生产资料是大家的,人人都有工作的权利。说到奖励,就算出货量大,最多也就是发个荣誉证书做奖励,这玩意谁稀罕?所以你去买东西是打扰人家清静,有好脸色看才见鬼了。
私有制就不一样了,让你微笑服务你就得微笑服务,不笑就得睡大街翻垃圾桶找饭吃,这个时候别说卖笑了,卖身都得干。百晓知道侠说了,不想干可以跳槽,自由选择,也没人逼你不是。当然,你只有选择给卖笑对象的权利,不没有选择是否卖笑的权利,用枪指着你脑袋让你笑是强迫,用饥饿和贫穷指着你脑袋让你笑我们视之为自由的契约。
国有企业给你保险上足了,节假日按时放,加班给加班费,退休有养老金,逢年过节各种福利,还有子弟学校工人宿舍,然后你上班不好好干活,厂子亏损了你说公有制没有积极性。
私有企业保险打折,加班号称有调休,养老金自己出,其他福利更是没影,动不动要处分要开除,于是为了房贷你得拼了命的干活,末了感谢老板给你口饭吃之余还得感慨私有制下人的积极性就是高。
当然,这些国企也学会了,现在过期都用合同工了,没了编制,各种福利就随意了,这效率自然也就刷刷刷上去了。
不过最近赵老爷最近嫌你们吃得多,觉得你们的效率也不行了,你们看着办。
亟待降“五险一金”减人工成本



是这样的,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后,整个劳动力大军的积极性确实是提高了。但是机制并不像高中历史教科书里那么简单。

私有化改革中,部分原国有资产出售给了个人或私营企业。这个产权的转变调动的是私营部门重新配置资源(reallocation)的积极性。换句话说,这些资产原来在国营部门的时候,资源配置不当(misallocation)的现象较严重。当然,资源重新配置所带来的那一部分增长往往被归到了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上。因为理论上来说,劳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啊(后略)。

私营部门除了做重新配置资源这件事,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改造薪酬体系。私营部门通过朴素的对委托-代理关系的概念,增加了薪酬中与业绩挂钩的部分,减少了固定收入。薪酬体系改造才是劳动力大军生产积极性提高的直接原因。而改造本质上就是在摸索(不是解,他们基本上不懂博弈论也不懂劳动供给曲线)两个下限:最少给你多少钱你能给我干活(IR, individual rationality);最少多给你多少钱你能给我好好干活(IC, incentive compatiblility)。

所以,公有制转向私有制是提高劳动力大军生产积极性的一个可行路径,但不一定是必然路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经营者目标函数的形式。

在原来的考评机制下,对企业经营者的首要考评标准是“不犯错”。这个标准可以粗略地由
max{min PI}来表示。其中PI是利润。

而私有化后,对企业经营者的首要考评标准是“本企业业绩”。这个标准可以粗略地由
max PI 来表示。

根据市场结构的不同,私有化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加总以后,在社会福利层面可能和社会最优——max SS等价,这是所谓最优(first best)的情况。其中SS为社会总剩余(social surplus)。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非完全竞争),私有化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在加总后是次优(second best)。

由此可见,公有制和私有制在劳动力积极上的差距,来源于考评机制。其中,私有制的考评机制不太可能改变,但公有制的考评机制有机会改变。假定国营部门可以真正实施max SS的考评机制,并且利用私营部门摸索出来的IR和IC,是有机会实现比次优更接近最优(不一定达到)的均衡的。

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国营部门知道社会总剩余到底是什么,并且也有一套机制来把社会总剩余和国营部门利润联系起来的基础上。朴素的共产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都认为他们所支持的政治思想就是这套机制本身。不过从各国实践来看,朴素版本的这两种政治思想都离这套机制有不小的距离。目前世界各国的国企还多处于max min阶段。所以私营部门比重高的国家才会在资源配置上表现得比私营部门比重低的国家表现得更好。

另外,影响劳动力大军积极性的因素除了静态的工资合同,还有对经济前景和通胀等宏观因素的预期。这一部分因素是无法简单地用公有制和私有制来解释的,还要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格。

==========================================

评论回复及点评区
@罗龙超说的美国对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叫法,和公有制私有制是两码事。
上市企业——public firm,指得是其股权可以在交易所被公开交易的公司,即publicly traded firm。
国有企业——state-owned firm,指得是国家持有全部或大部分股权的企业。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主导下企业的代表。
未上市企业——private firm,指得是未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但是它们的股权是可以买卖的,一级市场的各个参与者——风投、私募等买卖的是它们的股权。
私营企业——privately-owned firm,同样,叫法是从所有权归属来的。

@longjf126部分厘清了上述概念,但是对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理解不够深刻。事实上这些公司的大股东虽然只占百分之几的股份,但依然有足够多的手段让公司贯彻自己的意志。关于具体的机制(global game, etc.),公司金融有一大票文章研究。不过这个领域我不熟,没法几句话就综述出来。

@shen cm说的问题,理论上来说可以从机制设计上解决。政府和全体公民的关系也可以看做一个委托-代理关系。全体公民是委托人,政府是代理人。后面的不细说了,操作起来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