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看待农产品的可追溯性与农业品牌建设之涉




农产品的可追溯性,不仅让消费者看到了知根知底的生长过程,而且也为种植者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自己产品的证据,对于产品粉丝的获得和品牌的建设都有很大的作用。只是关于产品的可追溯,貌似大家对它并没有多大的理解,也没有很多关于它的认识。 所以想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关于农产品的可追溯性与农业品牌建设的关系。





首先农产品追溯是伪命题。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要知道为什么有这个概念,还有其他领域有这个概念吗?没人关心工业产品的流通过程,因为基本上都是标准化的工艺、产品、加工、流通。农产品是无法标准化的,为了让人放心故而发明追溯这一概念。可是农产品与其自身信息是无法绑定的,无论你看到什么信息,消费者只要不信任,都无法相信将信息与产品关联起来。所以消费者需要的是信任。

其次农产品追溯与品牌建设没有关系。阳澄湖大闸蟹即使每只螃蟹都贴个溯源二维码,你依然知道大部分大闸蟹都是洗澡蟹。告诉你某个橙子是褚橙(造假除外,工业品也有造假),褚橙也会用农药化肥,你依然觉得是高品质和安全的,你依然会信任那是最好的。这是因为品牌的违法成本极高,与是否可追溯有什么关系?山寨手机贴上二维码说是苹果生产线上出来的,谁会相信呢?

最后接上上一句,产品品质与农业品牌建设关系密切。

补充:农产品品牌可以分几种类型或者阶段,无品牌、品种品牌、地域品牌、产品品牌和渠道品牌。例如,供不应求时期或因生产区域限制的农产品不需要品牌也能获得较好的销路;

品种品牌与地域品牌类似,不算是真正的品牌,比如土豆,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土豆一多半都说自己是荷兰十五,品相差不多,外形比较接近,无法真正区分。辣椒里面子弹头、螺丝椒等,也都是通俗叫法流传起来的。

地域品牌就是现有的三品一标等等,这是一个过度阶段;地域品牌不是真正的品牌,没有办法严格区分品牌的范围和产品的真假,五常大米、烟台苹果、阳澄湖大闸蟹等等就是这一类(但是新西兰的猕猴桃属于管理的非常好的,举国之力塑造一个产品品牌,同时也是地域品牌)。

产品品牌受限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保质期较短的问题,难以建立能够持续消费的品牌,一般做法是选择能够持续型消费或标准产品的品类,例如三只松鼠的坚果、各种粮油品牌等。

渠道品牌,类似于百果园、永辉超市,通过优选产品,形成持续的消费力,尽管不同季节消费不同的水果,但是只要从店里购买就会对品牌形成认知和接受,这也是生鲜类产品应该选择的路线。




法则一:抢占公共资源

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发现、发掘和抢占公共资源,包括产地资源和品类资源,将其“据为己有”。即将产地和品类资源“企业化”,出于产地,高于产地,占据品类,打自己的品牌,做产地和品类的代表。

这些资源对于创建农产品品牌来说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是与做工业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法则二:以快制胜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抢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寻找能够做老大的行业或者品类市场。

一个行业一个品类只能有一个老大,老大的资源越来越少,企业家们应该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占位,以传播称王!




法则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饮食承载着文化,文化影响着饮食。

农产品从田间地头来到厨房餐桌,要想卖得多卖得贵卖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炼和传播与食品相关的文化价值成为创建品牌的必需。

与农产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消费者认知、消费习惯和饮食习俗,比如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这种资源,还包括人文历史资源,比如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




法则四: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面对高度均质类产品怎么办?将内在品质差异化、外在化!

一是从种养方式和品种改良入手,在产品上制造不同。

特别的品种有的会带有独特的外在差异性,这是这类地域特产备受消费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为此津津乐道。营销者要擅于将这些产品独特的差异性与品牌相连,使之成为自己品牌的特征,像标志标签一样成为消费者辨识这个品牌的依据。

同样是猕猴桃,新西兰从中国引种后,对原先口味偏酸的绿色果肉猕猴桃进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黄色果肉的全新品种——黄金奇异果。2012年新西兰佳沛国际奇异果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8%,远远超过奇异果的故乡中国的出口量。

二是挖掘提炼产品和品牌差异化价值并加以彰显传播

农产品市场是一个天生高度同质化的市场,这就是前面说的“高度均质”问题。如果产品本身现成的差异化不足,那么需要下功夫挖掘,在产品和品牌价值上制造出不同。

盛产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长寿的涵义,通过并不复杂的技术让桃子长成寿星的模样,一个卖到100元的高价。






法则五: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要设法让产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现出差异,用外在形象彰显和提升内在价值,即内在品质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质化、差异化,这就是品牌和产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创意建立品牌识别符号

2. 选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确的广告

3. 好包装彰显价值和差异

4. 利用新型产业模式创造差异,利用终端设计塑造形象




法则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标准,引领行业

这里说的标准分两种。一种标准是国标体系,另一种标准是消费者评判标准。

在品类或者行业中,创建领先或者独特的品类或者行业标准,引领行业,甚至引导国家标准的形成,取得先手,让竞争对手沦为跟进者、模仿者,或者为消费者树立一个评判产品的“主观”标准,从而在消费者购买决策时提供依据,这是在农产品抢市场、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则。

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产权比知识本身重要,技术标准比技术本身重要,拥有消费者心中标准比实际标准重要。拥有标准,就有话语权,就有主动权,也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如果你是创新者,请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创意出与众不同的标准,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一标准,把标准做到消费者心里。




法则七:杂交创新

许多涉农企业第一次踏入高度竞争的现代市场,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们有的营销观念模式陈旧,有的完全从零做起,没有成熟的模式和经验,因此特别需要杂交创新。

杂交创新就是指大胆借鉴、叠加、互补和融合其他行业的优秀思想、资源、技术、模式和方法,从而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品类(产品)或者营销思路,获得竞争优势,实现突破。

杂交创新的两大类型:

第一个类型是,不同行业间的互动、借鉴与合作。比如獐子岛海参借高端酒水渠道双赢,比如淳牌有机鱼与酒店合作,实行独创的专卖政策。

另一个类型是,将不同行业间的营销要素的整合进来,为我所用,改良产品或者其它营销要素的DNA,使它产生变异,创造出(1+1)n的几何倍增效应,从而产生巨大的营销能量。比如雅克V9和果维康VC含片,食品功能化与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杂交变异后的产品与原来大不一样了,显现出更为强劲的优势基因;比如哈根达斯入乡随俗,创造出“月饼冰激凌”;比如湛江国联水产,借鉴速冻水饺经验,请名厨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款速食“水煮虾”。不通厨艺或者没有时间下厨房的人,只需把“水煮虾”下锅煮5分钟,就能享受到五星大厨级的美味。




法则八:深加工,让产品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市场是个天生高度同质化市场,常见的产品其产品价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鲜食品,同质化越是严重。常规的想法是,这样的产品放到市场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价格了,结果,谁也卖不出好价钱。

怎么办,对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变产品原始形态,大幅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使原来相同的产品变得彻底与众不同。

农产品做品牌的难度与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随着加工程度越来越深,做品牌的难度逐渐降低,反之亦然。冷鲜肉做品牌的难度很大,可是把鲜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肠,做品牌就相对容易得多;同样,新鲜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难度很大,

经过深加工后,蔬菜水果罐头、果蔬片做品牌就相对容易一些。事实确实如此,火腿肠的品牌早于冷鲜肉,蔬菜水果罐头品牌更是很早就出现了。

深加工正是产品差异化、增值化的魔术师。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农产品食用的方便、卫生程度,易贮存和运输,这些增值在消费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脚点。

1公斤鲜辣椒价格约为1.2元;晒制成干辣椒后,收购价格约为每公斤5元;把1公斤干辣椒制成辣椒酱,市场价格最高也不过10元左右。当同样的辣椒,换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奋的新答案案:1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红色素40克、辣椒精10克、辣椒籽油60克,还可以提取辣椒碱,剩余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脚料作饲料卖。这样一来,1公斤干辣椒能增值到35元,是干辣椒价值的整整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