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为何要收购希尔顿集团 25% 的股权?如何解其




新闻背景:海航又买买买了,这次向黑石买下希尔顿酒店 25% 股权 根据彭博社 10 月 24 日消息,海航集团将以 65 亿美元作价从黑石集团手中收得希尔顿集团 25% 的股权,交易将以 26.25 美元每股现金收购,高于希尔顿集团上一交易日股价,溢价约 14.6%。这项交易将希尔顿的市值定格在了 260 亿美元,与 2007 年黑石集团收购希尔顿时的市值相当。2013 年希尔顿集团上市后,黑石集团曾将股份减持到 45.8%。而在此次交易完成后,黑石集…





算是海航内部员工吧,不过层级不高,也不在集团总部层面,管中窥豹,简单的说说自己的看法。海航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能力是出了名的,最近是愈发的疯狂起来,具体案例就不列了,不过每个并购都有一套自己的内在逻辑。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在我看来,海航的发展模式的确立也和自己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海航“实业+资本”双轮驱动的模式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

1.善用资本运作。

1993年的1000万元是海航起家资本,这点钱在当时也还不够买一个机翼。大BOSS在海南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定向募集的方式,筹集2.5亿元资金,包括后来的索罗斯入资等,都是大BOSS津津乐道的资本运作案例。具体就不细说了,但是我觉得这一系列的运作形成了海航深入骨髓、难以磨灭的资本运作的印迹,每一次大发展都离不开。

2.快速做大做强,做到大而不到。

2000年国家民航总局部署以国航、南航、东航三巨头为中心的战略重组,各地方的航空公司都被吞并,为了避免被吞并,海航又是通过产和融迅速扩张,成长为一个小巨头,最终活了下来。我个人觉得这也是后面海航一直没有停止并购的原因之一。如果说1是方法,2就是原因。

3.善用关系,也有关系。

金融机构的关系不用说,不过这里的关系指的是政府机构,所以在一些信息和资源的获取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像海南航空在各省成立子公司,都是和地方政府合资,其他产业板块的也基本上能和政府搭上的也都尽量搭上。这也是为了2说的,不能倒。有靠山自然好办事,不容易倒。又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关系不是腐败的关系,而是一种共同发展的模式。

4.产融结合。

这个和1说的可能会稍有重复,但是这里想强调的是跟德隆系不一样,海航的资本运作都是用来布局实业的,收购实体作为产业布局,产业发展再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价值。所以海航选择的收购或者布局的企业都是和主业有关系的,希望形成产业合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海航收购的企业都会有个特点,现金流特别充足,像航空、酒店、机场、超市,哪个不是现金牛。

回到收问题上来,收购希尔顿是没有偏离海航的发展战略的。

(1)这次收购肯定是运用了杠杆,而且估计是基金+贷款,具体比例就不知道了,层级太低=.=!

(2)希望能够做到成行业巨头,海航前期已经收购和自己开发了一系列的酒店,现在已经是一个酒店巨头了。不过可能大家都没关注,没印象,因为酒店都有自己的品牌。

(3)希望形成旅游产业链,除了酒店,航空。大家可能不知道海航是途牛第一大股东,这些都是在旅游方面的布局,形成合力,我觉得大方向是对的。而且,酒店嘛,现金流充沛是不用说的。

(4)海航比较早就开始基本只收购海外资产,希尔顿是其中一个延续。为什么?除了上面说的几个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海航比较早的知道了国家的金融政策(跟上面的关系对应),汇率贬值在集团内的研究报告上可能在两年前就出现了,所以很早就开始在国外买买买。

(5)至于交易价格,和黑石当时购买价格是一样的。所以,(我觉得)在海航看来这么多年一样的价格买到,就相当于抄底了。

(6)还有一小点,海航最近和黑石打的火热啊,还有一个收购大家可能也没关注,10亿美元从黑石手上买了文思海辉,可能觉得合作的还不错吧。

以上,基本都属于个人看法。



我觉得我稍微了解这个交易多一点。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如何理解65亿元的收购价格?简单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合理的买价,不贵也不便宜,刚好。

为何说这是合理的?

希尔顿在2016年6月2日的时候宣布了自己分拆旗下业务的计划。之所以要分拆,是为了释放价值(希尔顿明显学的是万豪集团90年代的分拆案例,也是把地产和酒店管理两份生意拆开来)。

自希尔顿在2007年被黑石投资了47%左右的股权,并且在2013年上市以来,由于黑石占股太大,希尔顿的股价长期受压 (这个原因是彭博资讯网说的,可不是我说的,虽然我不认为真的是这样)。

公布的分拆计划,是把Hilton集团分拆成3部分,并于2016年年底前完成分拆,分拆的3部分包括:

(1)原Hilton集中只做酒店管理业务,而不持有酒店资产,以下开始简称Hilton;
(2)Park Hotels and Resorts:持有酒店及度假村资产,是一个房地产投资信托,以下简称Park;
(3)Hilton Grand Vacation:分时度假管理公司,以下简称HGV。

此际,公司2015年的净利润一共是14亿美元,市盈率在13.8倍左右。根据公司2015年全年的结果,3个待分拆的事业部的净利润,同业的已经独立上市的公司的市盈率(也就是表中的Peers PE,我以万豪及其他相关类的被分拆的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作参考),以及按此市盈率预期此3个事业部分拆上市后分别可能获得的市值,如下表($b表示十亿美元):



15.8%的利润率(对于投资者来说的利润率)是不是很吸引?我看不是。因为此际,公司的股价已经离我当初6月底第一次研究的时候反弹了将近2元,本来的套利空间应该可能大概或者理论上估计在25%左右。

好了,上面啰嗦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说我根据希尔顿集团给出的财报,重估它分拆后理应拥有的价值应该大概是$26.3 b (即263亿美元)。

那么海南航空所支付的$6.5 b买25%的股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海航认为整个希尔顿值6.5*4=$26 b。

跟我估计的很接近!其实也不是我估计,只是股市本身对同类公司的估值都是这样的市盈率。

因此我说海航支付的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既没有买贵,也没有买到便宜货。

希尔顿集团选择在公布第三季业绩前把这个交易及其细节公布(包括交易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左右完成,海航将有权派遣2名董事入希尔顿集团的董事会,但两年之内,海航不能够出售手中持有的股份,而任何的增持,一旦超过25%就需要征得希尔顿集团的同意等等),也是经过一定精心策划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们散户或基金赶紧买点咱希尔顿的股票: “你们看,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价格,你们现在可以学学海航付类似的价格买我们的股票了!!我们现在的股票好便宜啊。”

可是,市场对希尔顿宣布海航这个交易充耳不闻,置之不理,熟视无睹。就算等到两天后的三季度业绩公告了,股价还是不为所动,依旧在22美元左右徘徊。也许是市场就是要等分拆成功,黑石狂抛掉一些不想要的股票,再趁低吸纳吧。谁知道呢?

至于第一个问题,问究竟怎么看待海航又出手买买买了。我没有太多洞见。最近一年,国内资产回报低是大环境,全球总体利率低又是一个借钱收购的利好,海航要打造自己成为投资控股的航母之心更是金融路人皆知,再加上酒店和航空本身就是旅游业的一条龙,酒店业务本身的回报也相对稳定合理,这些算不算也是一些主要的理由呢?有洞见的朋友可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