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小县城会发出前途也?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回到农村,这对小县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比如房价~





很多答主提到中国的小县城会给人一种鸡肋感,但我要讲讲其中的例外。大陆有三个地区,县域经济其实相当活跃,甚至能贡献当地经济产值中的大头。县城的身份,也许并不足以限制它们无量的未来。

这三个地区分别是:苏南浙北(包括苏中和浙东南)、山东半岛和福建东南。




今年10月,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在《人民日报》上联合发布了“2017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江苏、山东、浙江一如既往地是“百强县”集中地,分别占有20席、15席、14席,位列前三甲,囊括了百强县的半壁江山,远远甩开其他省份。福建虽然只有6席,但在前50强中占据5席,仅次于江苏山东浙江,也算表现不俗。

没错,这些百强县主要就分布于前述所提的三个地区之中,造就了三地区内部较高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小的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差距。




苏南浙北的代表是苏州。苏州总共下辖五区与四个县级市,其中四县域经济体全部位列本次榜单前十强,且其2016年的产值之和占苏州全市GDP比重超过56%。拔得头筹者昆山甚至敢在商业上叫板苏州市区,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也给了它充足的底气。

山东半岛的典型是烟台。烟台长期排山东各市GDP第二,仅次于青岛,力压省会济南。但在烟台设立开发区之前,烟台市市区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常年在10%多一点,其余产值全部靠县域经济贡献。龙口、莱州、蓬莱、招远……烟台县域经济体逾半是百强榜上的常客。

泉州的县域经济则冠绝闽东南。福建6个百强县,5个出自泉州。泉州的县域之强势令人咂舌,在改革开放早期轻工为王的年代,甚至有过只知晋江不知泉州的盛誉。




这些活跃的县域经济体们当前取得的成绩的确值得肯定,然而它们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呢?长三角是中国经济龙头,苏南浙北的强县们想必会青云不坠。我比较关心山东半岛,下面我划拉了点数据,大家一起看看。(在此表扬滨州市统计局,网站维护不错,查数据很方便。青岛市统计局、威海市统计局也堪称业界良心,直接把年鉴PDF格式挂网上。强烈吐槽烟台市统计局,数据不全,索引那叫一个乱,望改进……)




由于精力有限,我只整理了五个县级经济体的数据,分别是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半岛南部的即墨和胶州、半岛北部的广饶以及半岛与内陆交界处的邹平。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去各地市的统计局官网看看,一般都有免费数据提供查询。




1、首先,了解一下这几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吧。人均GDP至今仍是描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浙江是中国大陆上人均GDP第二的省份,图中可以清楚得出:四个县域经济体的人均产值都高于浙江平均水平,并且依然保持着不错的上升趋势。






五个经济体中,荣成的第三产占比最高,胶州其次。另外三个依然是第二产业占主体。







2、县域对人口的吸引。所有的经济增长模型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这几个要素。其中,人口的增减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劳动力的增减,并且知识、技术以及资本是会随着人(尤其是人才)流动而流动的。所以县级中小城市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吸引足够多的优秀年轻人。



除了荣成,另外三个经济体的人口目前均呈平稳上升态势。







3、县域对资本的吸引。资本流向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比人口流向更直接更立竿见影。一个地区有没有得到资本青睐,看它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见一斑。



emmm总的来说趋势都是上升的,但邹平的投资数额似乎少得有点异常,跟其经济规模与发展水平好像不太一致。




最后,题主关心的房价也同样受年轻人居住刚需和资本投机需求的影响。可以自己搜集一下目标城市的人口、资本流动数据作为参考~




以上。














————————————

评论区有朋友认为发展好的小县城是少数,所以我这个回答没有代表性。

首先我想说,这些经济不错的小县城客观存在,只看到凋敝没落的小县城而无视欣欣向荣的小县城同样是片面的。我从一开始就说明了我要讲的是小县城中的特例,它们可能代表不了全国所有的小县城,但不意味着关注它们是没有价值的。

其次,中国如此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区域条件差别巨大,想要用一次概括描述所有小县城的发展情况并预测其未来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一个小县城一个小县城地具体分析,不存在能代表全国所有县城的分析结论。

虽然我回答中只分享了经济活跃地区的小县城,但是我提供的数据参考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分析萧条的小城市。感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自己去查询所关心的地方。祝收获满满~




我现在就生活在一个小县城,成天觉得前途无亮。

我们这个县是内陆县,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平原和丘陵地带。山区多水患,过去能种庄稼的地方净些灾害,所以人们实现温饱很晚。再说我们县人均耕地面积很小,从明代起就是缺粮地区。更麻烦的是缺水,人均水资源年均三百多立方米,这几年县里搞了一些落后产能,用水量很大,现在县内分布着多个地下水超采形成的沉降区。

我生活的这个县城在县的正中间,古时候有一条官道通过,解放后又修通了国道,交通还算便利,县治设在这里已经五百多年了。

但是我们城关镇是全县的耻辱,为什么呢?

清代中后期的时候,我们县的边边上新建成了一条商道,交通比城关镇便利了许多,那一带的几个乡镇逐渐发达了起来。清末,洋人来了,修通了铁路,在那几个乡镇做生意、建工厂,传教士还开设西洋学校和西医院,那里成为了全县最“摩登”的地方。于是我们县的经济重心逐渐偏移到了边边上。解放了,县城还是设在我们镇上,因为设在经济发达的口岸地区位置太偏僻,不利于管理全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都在我们城关镇,给城关镇续了一波。

但是县城的交通优势还是不行,改革开放后经济开发区也是设在县的边边上,城关镇的经济地位越来越低。现在,城关镇的GDP排名全县第三,人均居然只有全县第六。而且除了传统发达地区,好几个乡镇靠着挖煤、生产毛巾之类的产业都发展起来了,都觉得可以超过城关镇。全县乡镇都看不起城关镇,就几个成天在贴吧里吹牛的闲汉盘算着把城关周边哪个专业户村划过来GDP就好看了。

所以城关镇现在是县里耻辱。

城关镇地处全县的中部,不像边边上的水陆码头,思想很闭塞。我们县城的居民总是有五百年老县城的“老大思想”,看不起经济活跃地区,没有求变、求新精神,“官本位”思想和“托关系”很严重。现在周边几个县的县城都率先发展了较为先进的产业,我们县因为领导没有转型升级的思想,还是“粗老笨重”的那一套。人家几个原本不如我们的地区引进了投资额很大的新产业,搞IT,搞人工智能,搞集成电路,建起了漂亮的新城区,我们还是几个老国企煞有介事的不知道在忙什么。

要说我们这个倒霉县城有多倒霉,十天八天都说不完:

老百姓乡土的有些过头了,当然干部也土。民国时候来教书的一位舒先生,写了一堆文章编排我们县城的老百姓,什么爱瞎凑热闹,搭建违建,乱摆小摊,摊贩和车夫宰客,公家单位都是关系户,读书人忘本没良心,医闹……很多内容现在还适用。

舒先生文革的时候在湖里淹死了。当时两个领导审这个案子,听部下汇报,说这位先生是早年搞小三的事情被老婆旧事重提贴大字报了,他出门挨批斗回家觉得家里没有温暖,想不开自杀的。南方来的周领导说,他觉得应该就是这么回事。另一位是俺们县的土著,一个姓李的女领导,女领导说舒先生的为人她了解,“肯定不是自己跳的,是别人把他扔下去的!一定要严查!不是我下令,谁敢扔他!”

贪污抓起来的前任镇长在城关镇边上开着火葬厂的山沟里搞了一个开发区叫“金谷”,贷款盖了好多大楼,其实那里该叫“金沟”,太憋屈了。

城关镇的车站破得要死,来过我们县的都以为县城是发展的比较好的镇子。更别说县里土鳖的电视台了,说多都是泪。

县城有个学校,老早就说是大学了,听说早年孔祥熙资助过,要不他们有钱请刚才说的那个舒教授。现在学校评啥优秀都评不几个,学生考来了就骂。其实学生的怨气不能光赖学校,县里经济不行,光教书不行,给不了学生发达地区的眼界和发展机会,学生对未来有压力,容易骂学校。当然学校也不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光想着修新校区,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前阵子让纪委点名批评了。不过最近学校开始整肃了,在制定服务师生的办法。

县城有个软件公司,搞了几十年好像除了领导和老职工都在大城市买了集资房,没见有别的动向。

县城有个电子企业,产品线越做越窄,以前还能组装PC机呢,现在都不做了。前阵子弄了一个外商来合资,有人说这个外商虽然架子大,但是也快倒了。

县城很早就弄了汽车组装厂,经几十年的发展,到了90年代差点倒闭关门了,现在又续了一波。听说他们产品被外国领导人夸过,国家买了白送,能不夸么?好像最近要放卫星搞氢动力车。县城西边那几个村,成天做些给大妈买菜用的代步车,说是“电动汽车”,牌照都难上,大厂也不学点好。

还有就是炒地皮啊,修路炒地皮,学校搬家炒地皮,招商修开发区炒地皮,县城外边没有配套生活设施房子比县城里边的房子都贵了。眼看经济要调整,以前别的地方靠这个法子能发展起来,我们现在还有这个机会么?

然后我们县里有点钱的都是土老板,重交情,重关系。这阵子生意不好做,他们就合伙担保,贷款耍钱。听说这里边现在牵扯好大一笔债务,因为老板们相互担保,哪家倒了都得连累一大片,县里成天开会想办法。

虽然我们县的几个传统产业发展水平都挺高了,有几家企业名气还不小,做家电的,做纺织的,做化工的,等等。但是我们县的产业多是一些走向夕阳的行业,朝阳产业少。毕竟我们县的交通还算方便,进城比较容易,有水平的人都到大城市定居了,搞“高尖精”的老板也不愿意往我们这里投资。县的边边上那几个富镇子好歹交通有优势,我们城关镇有啥啊?对了,我们水多,他们缺水,没有发展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