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识别某个职业有没有前途?




请问这个前途在大家心中怎么个标准如何量化的?是指终生饭票?还是指能成为中高管?还是指能将来成为企业家?还是指能年赚几百万?还是说能获得人脉?还是说能学到东西?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要判断一个职业的前途,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主要结合我在基金学习的关于行业研究的分析):


1. 首先来看整个行业的前景,拿国内的制造业来举例,目前很多处于产品供大于求的状态,大企业勉强维持,小企业逐渐消亡,从行业方面考虑,对个人发展就不是很有利。这里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依据,来判断一个行业是否火热:看该行业的近况和未来趋势,是弃之而去的人多,还是别的行业跳进来的人多。


此外,看整个社会结构的发展(比如人均收入提高、人口涌入城市、消费升级、教育升级、认知提高等),是否能在5-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段内促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在《outlier》这本书里反复提过timing和cycle的重要性(比如中国互联网10年前的门户、后来搜索、再后来电商、再到后来则是移动互联网、O2O一波,这都是一波一波的浪潮),而很多时候,创业或者成功者是矛盾统一的,一方面他们要笃定自己的vision,坚定不移地执行;另外一方面又要能随机应变,时刻准备着进行转型。


2. 通过收入水平来判断:我们可以先看看这个职业的整体收入情况。具体的操作办法就是,看上级的收入,看同事的收入,再了解一些同行业的收入,最高能达到多少,做到心中基本有数。如果你发现有一群人,干了10年的中层,收入也仅够养家糊口,或者这些“前辈”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状态并不是你希望得到的生活,那么很可能这并不是你中意的职业。


3. 年龄结构(这点来自同事的总结):看上级的平均年龄,再看看公司的平均年龄。如果你到的这个公司,哪怕它再大,千亿资产的国企。如若中层一个30岁以下的都没有,那么可能这个行业就比较危险。如果初期待遇还不错,可以花几年时间,把该学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再边走边摸索下一步的出路。


这里再啰嗦一句,要快速而努力地去学习,什么时候离开跟工作年限无关,而跟你掌握了多少技能有关。不要和身边比你差的人比,时刻告诉自己;“我不会待在这里太久,我要尽快跳出去。”


4. 绩效评估的方案,能直接跟员工的积极性挂钩。确实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能够精确地量化,但能否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可量化指标,能考验一家公司管理层的实力。如果大家一直吃大锅饭,让混吃等死之人与累死累活之人收入一样。这样的公司和职业,基本上也差不多可以转身走人。


5. 一个职业,或者更具体一份工作有没有前途,不是完全由以上客观条件决定的,你对这个工作的热爱,将会大于一切的负面因素之和,当然你得爱得深成。

最后一点,我们需要一颗平常心,才能把事做好,身边肯定会有“一夜暴富”的人,但其根本却是,他付出了你看不到的努力。这里非常想强调一个概念:compound interest(中文我觉得最佳翻译是死磕):认准一个感兴趣的方向,努力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另外时刻保持警惕,要警惕一时的“成功和安逸",形成的糖衣炮弹,之后“前途”,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你脚下。借用 Peter Thiel 在演讲里说过的一句话(原出处来自于爱因斯坦):“Compound interest is the most powerful force in the universe.”:





成长性行业,扩张型公司,核心部门,三个要素,起码具备两个

成长性行业的意思是,行业总盘子两倍于GDP增速(如当年的地产、互联网);扩张型公司的意思是,公司盈收/利润两倍于行业平均增速

核心部门的意思是,看是否该行业企业成功关键要素,如俗话说200客单价内看市场,200到2000看渠道,2000以上看销售,所以宝洁的市场,华为的销售,都是核心。互联网企业技术产品运营都是核心,营销未必,看阶段,人事行政财务法务,基本都是支持部门。

总结下,三要素有一个,就值得去,有两个,是不错的工作,一个都没有也不代表不能去。毕竟选择职业的因素很多,上到情怀理想、社会公益,下到加班时长、通勤远近都是考虑因素。

最后,这个标准主要用来判断商业组织工作机会,事业单位如医生有更多社会价值,也有同学在国际组织如海牙法庭、联合国办事处,虽然收入很一般,但同样有他们的精彩。

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就好,如果不知道热爱什么,先选一个不会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