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现阶段底银行行业出现大的离职潮?




银行行业,离职潮







大噶吼啊!很长一段时间,要是听到谁谁在银行工作,那普遍都是觉得这是好工作啊,收入高,天天跟钱打交道。国有五大行甚至被称为“金饭碗”。

但近几年,银行的业绩连年走低,随之而来的则是银行业薪酬的整体缩水。所以,银行业还是那个金饭碗吗?

俗话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银行业虽然近几年受到冲击,但是还是保持巨头本色。根据8月底发布的半年度报告,2016年上半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502.17亿元、1051.48亿元、930.37亿元、1339.03亿元、376.61亿元。直接看数字可能没什么感觉,对比去年同期还是有所增长的,分别同比增长0.8%、0.8%、2.52%、1.25%、0.9%。



真要说点什么,大概也就是增速放缓。注意是增速哦,考虑到基数可是千亿级别的,随便1个1%那都是十亿了……

都顶上王健林的十个小目标了,难怪不少学金融学经济学应届的毕业生,都首选进入银行呢,而这种情况前几年更明显~不过虽然净利润还是增长,但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很多银行的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一方面是受大背景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金融业通常都是最先受到行业周期性下行影响的行业。

除此之外,导致银行收入降低的关键,主要就是银行的净息差出现了下降(净息差: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和产生利息资产的比值,衡量收到净利息的多少)

2016年上半年,工农中建四家大行净息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0.27、0.47、0.35、0.28个百分点。对此,中国银行副行长张青松作出了解释,主要有三大原因影响了净息差下降:

首先,受到央行此前五次降息的影响,境内人民币存贷款的利息收入下降得特别厉害。



其次,人民银行已完全放开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定价区间,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而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银行存款利率不断上浮,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下降趋势,净息差进一步减小——这背后体现着无论是存款的客户,还是贷款的客户,都越来越会算账、越来越理性。

最后,受到“营改增”的影响。营改增让银行业收入支出价税分离,收入直接扣增值税,价税分离也是影响到了利息收入。

收入负增长又如何保持净盈利呢,那就只能从开支上下手,所以根据银行2016年上半年报,多家银行呈现出一个新迹象:员工薪酬支出减少,曾经的高收入行业陷入降薪潮。在16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10家银行出现员工人数减少。整个上半年银行员工变动人数达3.5万人,这个人数已接近整个银行体系从业人员的1%。



可以说,银行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降薪潮和最大规模的离职潮。银行曾经“躺着数钱”的时代很可能将暂告一段落,曾经众人疯抢的高薪职位如今也变得很少。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可谓十分艰难。随着大家生活和理财习惯的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与理念肯定也不能一成不变的。

银行本质是金融服务业,服务的重要性可谓不用多说。特别是现在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某种程度上都替代了很大一部分银行的功能。银行要想增加竞争性,就要有所改变,对于交易业务的部分可以依靠非人工包括网上平台、ATM等辅助完成;同时业务上更多的专注咨询和顾问,比如现在的私人银行业务,就体现出了针对个人定制化的金融服务理念。

未来这一服务内涵还将延伸到各个领域,更为人性化、定制化、全面化的服务将开启银行业的新业务领域。瞬息万变,后浪推前浪,其实金融就是走在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路上。曾经的“金饭碗”银行业,貌似是时候,做出变革,顺势而为了。



欢迎关注熊猫镇公众号:ToooRich



离职潮?相比于整个凋敝的经济环境,私企停摆,民工遣散,这个词我反而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了。
就拿我前任雇主大清银行来说,本来每年就有可观数量的人员流动,原因繁多,郁不得志、分赃不均、阶层板结、升迁闭塞等等不枚胜举,这帮人势必要走,并不具备离职潮的特殊时期性特征。
而今年以来经济下行,银行待遇开始吔屎,领导集体智商下线,企业内部整风盛行,对外软弱无力,在这种情况,就类似于一艘漏水下沉的大船,彻底倾覆不大可能,被水淹没犹未可知。谁留在船上,谁下船就是门学问。
我的同事里,有英国海龟新员工,父亲是当地实力企业的老板,她一个月零花钱就抵得上银行发她一年的工资。对于这个傻白甜来说下船上船都无所谓。还有个肥科化学系毕业的,父母为了把儿子留在身边,本该实验室里捣鼓烧杯的他去公司部做报表了,虽然业绩稀烂,但承蒙双亲余荫,也凑合过着。还有个同事进银行托了市政府亲戚的关系,虽然日子难做,但是不能驳了亲戚面子,也没离开银行。
所以,老嚷嚷大清药丸是不正确的,八旗子弟和包衣阿哈都好着呢。
有本事的磨好刀的自是拿着客户资源的船票转投其他船去了,那到底该谁下船呢?
随着水位上升,胆子大的会水的跳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