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眼中,神州公益存在哪些弊端,何以到?




我从小学时期(留守在老家或在北京打工子弟小学)接触公益。 依稀记得在那个时候每每都是大学或者高中的志愿者来和我们玩一个下午,然后拍照走人。初中在北京市一所非盈利慈善中学读书,接触了更多的志愿者。当时他们大多也是捐钱,拍照,走人,有少数志愿者会和我们一起活动一个学期或者一年,这点非常不错。我的具体经历可见:如何改善消极的心理? - 张梓寒的回答 后来,自己跟着做公益,基金会或者是别的团队,又做了行动派…




-

弊端太多了,其实不光中国,哪个国的弊端都很多。但中国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人才,缺真正能干的人才,无论是上层的管理人才还是下面做事的人。人才缺乏的根源出在教育系统,我们现行的教育系统就没法培养出足够多从事社会服务的人才。自己的专业性一塌糊涂,还想要得到社会尊重和理解,不如先问自己配不配得上。

公益组织的管理者不是公益相关领域科班出身很正常,但一定要是有相关社会经验的,要对自己组织所从事的行业有深入了解,否则就不适合做 CEO 这类的职位,哪怕是最大的出资方。而中国的现状是,一部分组织创办人是头脑发热开始的,并且多少有点拒绝学习的习气,造成了不少的资源浪费。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社会上也没有足够的资源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条件,相关的培训学程太少了,想学无门。

社会公益从业者除了环保、动保这类偏理工的方向,很大一部分要与弱势群体打交道,解决贫困、家暴、灾害等等社会问题。最直接相关的大学科系自然是「社会工作」,其次也有「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等等,但这些专业在国内鲜有人问津,学出来也多半去考了公务员,并没有什么人毕业之后从事社会公益工作。

这其中原因很多,第一是学校老师就不怎么懂,大陆社会工作教育的老师自己也多半是社会学、法律等方面的出身,自己一方面缺乏社工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缺乏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就算再怎么负责想教好学生,也被自己的客观能力所限制。这样来上课讲的东西自己一知半解,并且没有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理解,也无从谈起指导实习、给学生提供社会资源等等的内容。这样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恐怕是难以担起重任的。

第二是社会就业情况的严峻,很多学生出国学了社工,到了欧美学成归来,发现回国只能拿着四五千块的月薪,昂贵的学费可能一辈子都没法回本,这种事拒绝了很多专业人士的入行选择。缺乏专业人士的领导,自然开不出足够吸引人的工资。而且大多数社工系的毕业生,可能工作能力也就值四五千块,我不可能给你一个海龟开出破格的工资,这也拉低了优秀海龟回国工作的可能。这不像商业界,回国也可以混的风生水起,谁愿意放弃国外的环境,到国内走「公益」这个行走在社会阴暗面,还挣不到钱的独木桥?

综上所述,管理人才不接地气,对行业缺乏了解,组织管理混乱。教育系统能力有限,培养不出足够的人才。该做事的年轻人专业水平低,社会就业环境严峻,无法吸引国外专业人才。这是个死循环,短期内无法解决。

至于解决方法,可以借鉴其他亚洲国家的经验。西天取经是绕不开的路,先从教育系统入手,让在国外有经验,拿到硕士、博士学位的人愿意回国到机构工作或者任教。富有经验的大学教授一方面可以培养新一代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充当公益组织和政府的智囊,这些内容也是国外教育体系中包含的内容,只要这个人不太水,应该都接受了足够的训练。教育系统好了,就提供了足够的新鲜血液,也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咨询服务等让公益组织更加专业。整体大环境的改变,收入增加,人才越来越多,问题得到解决。

可是,等我在国外拿到 PhD,又为什么要回国陷入中国现在一片泥淖的学术体系里呢?何况是社会阴暗面的研究,讲真话分分钟面临着各种危险。只是因为忧国忧民,热爱祖国?我爱这片土地,可是这个国家爱我吗?

在人的问题解决之後,才能真正去谈诸如「社会公众认知」、「公部门挟持公益组织」、「立法与行政的矛盾」、「公益行为伦理的探讨」这些弊端。

-



当初年少无知,常常不知天高地厚大放厥词,看着中国的公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而越是在公益中成长,离它越近,越觉得自己浅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导致问题的原因也错综复杂。我想了很久,还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修为太浅。
不敢言,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社会对公益误解太多,我恐怕自己的话不小心被断章取义。

目前零散的一点感受,同题主分享:
技能的专业性
公益这一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是有情怀的工作;但是并不是只要有情怀就能做好这一行。相反,正因为公益这一行影响的是生命,是人心,就需要从业者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更好的专业性。
但是在我看来,现有的状况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从业者非相关专业出身,缺少基本专业技能,赶鸭子上架,边做边学(任何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进步,此处强调的是对于从零开始做人心的工作的担忧);另一方面,当从业者想学习的时候,似乎并不是有系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时代性的资料/教材/课程提供。
管理的专业性
公益机构大多草根,还挣扎在温饱线上,活命是第一位的,可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完善机构的管理,或者考虑科学的管理方式。说的难听点,就是草台班子。
初创之时,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彼此之间目的单纯,一心干活,不计回报,领导者也不需要怎么管理,反正大家满足于团队内部和谐友爱的氛围就是了,有爱有就一切;但当团队走的越来越远,团队成员越来越多,成分越来越复杂,还有很多我总结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人情就不是总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了。此时,领导者需要逐渐接受现实,适时调整管理策略。
不完善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工作效率的底下。
工作人员素质
不管怎么说,现在一线公益从业者中很大一部分是二本、三本甚至专科院校的学生。当然投身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很善良很有爱,大多数都是很有社会责任感有情怀的人。
公益行业经久不衰的一个话题是薪酬。公益人收入过低应该提高是业内共识。但是有时候我也会想,公益行业在哪里都不是一个高端高薪的行业吧。我还没有看到业内真正的低薪到底有多低,目前我看到的都是业内待遇还不错的机构,他们给员工的待遇水平我认为是有提升空间但也没有低到离谱,基本同创造的价值是相匹配的。
除了关注涨薪的问题,公益行业也应该关注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关注自己的工作效率,关注自己的投入产出比。——这也是对我自己的反思。
人员流动性高
人员流动性高并不是大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应对。四大的人员流动性也高,但是人家有完善的运作流程和强大的培训系统做支撑,横竖每一个员工都是一颗螺丝钉,走掉一个再找一个,训练一下就能正常运转。
公益机构的公益特性决定了它不能搞人海战术(也或者还是因为行业“不成熟”?),一个人负责一整个项目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真正的“一个人要活成一支队伍”:p 再加上做公益项目往往没有很死板的流程给你,受工作人员个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很大;因此,公益机构流失一名员工,往往导致一整个项目的“地震”。如果交接工作又没有做好,可能意味着整个项目的从零开始。
不从受众需求出发的公益项目都是耍流氓
我是一个推崇需求为本的人(感谢我的第一任督导><),我们为我们的受众/案主/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当然要先考虑人家是不是真的需要。小学生扶老奶奶过马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
大多数公益项目都还是很好的。只是偶尔会有一些不和谐因素。这里大学生和社会公益人又有些不同。
大学生:大学生做公益的思路常常是“我想做一件什么事”,做公益(锻炼自己、满足自己等)就是大学生的需求,因而有时候会忽略受众的需求。
社会公益:社会公益团体,因为缺钱嘛,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是“我做什么事能够申请到这笔资金”“资方希望我做什么事”“我的机构有能力做什么事”。一不小心,服务对象排在了资方和机构自身之后。
当然,还是想说,以我目前看到的一丢丢公益项目来说,不管是大学生还是社会公益机构,大多数公益项目都是符合受众需求的好项目,以上所说只是偶尔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钱的问题
1)钱在谁手里?该给谁不该给谁?钱的流向引导着行业的发展方向,那么该如何引导,(宏观上)如何花钱?
2)很多公益机构没钱,不能完全赖社会环境差没人给你钱,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现在公益行业里面不缺钱,为什么你争取不到?很多基金会有好项目却找不到靠谱的机构来做,或者说第一年把钱给你了你没有把事情做好,以后还敢把钱给你吗?
封闭圈子内的自嗨
身处这个行业之内,朋友圈子总不乏各种众筹、募捐,互联网让众筹和募捐变得容易,各种众筹网站、各种公益平台都方便易用。什么时候你有一个想法,都可以发起一项众筹或是募捐,然后分享到朋友圈,圈内人大家相互转一转,刷一刷屏。
但是仔细看看,真正捐款的人,总还是那些老面孔,总还是以圈内人居多。公益人已经很辛苦的工作在穷乡僻壤的一线,已经舍家撇业投身这个没有钱途的行业,回头做个公益项目,还全是自掏腰包?
我说不上来有什么问题,是什么原因,但是这让我不爽。圈子里面的众筹,我很少捐钱,因为我觉得我在这个行业内的价值不在于此。

简单总结一下,自勉: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提升专业技能和自身(机构和个人)的水平
踏实做事,需求为本,时刻谨记
不要自嗨!走出去!自己做好事也要引导更多的人做好事!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去山沟沟里支教上一年半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总可以吧?
对不起我是个话唠,一边说着不敢答一边大言不惭地叨逼了这么多。谢谢题主邀请,给了我一个梳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机会,给了我一个寻找同道中人共同探讨学习的机会。以上所说,有片面、偏激、政治不正确或者三观不正确的地方,请原谅。
想对圈外人说,公益行业确实不成熟不完善,但是我看到的这个行业里面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非常努力地学习和做事,每个人都希望,靠大家的努力,让这个行业一点点变好;当行业里面出现了老鼠屎,大家也都深恶痛绝人人喊打;所以希望对这个行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的人,能够客观的评价这个行业。有问题,我们一起探讨,而不是有问题就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