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b平台能否绕开保理公司,直接嫁接企业资本端




p2b平台能否绕开保理公司,直接嫁接企业资产端的资产?现在很多第三方平台都是通过保理公司这个中间渠道去承接已有的项目债权来实现个人对企业的,是否是因为平台自身受到相关政策限制无法直接去嫁接企业项目所以一定要通过保理通道?请相关专业人士可以回答。




其实完全可以的。而且有个这个趋势。
题主也说了p2b。瑞茂通自己搭了个p2p的平台,把保理资产以p2p的形式卖给c端。这是供应链往p2p发展的例子。另外一面,很多p2p自己去找保理资产,比如懒投资啊之类的,上面都对接了保理资产。如果资产荒进一步恶化的话,不难想象p2p自己会去搞个保理牌照做保理生意(其实积木盒子老早就做了这事吧)。

当然我司(一个保理的平台)在对接p2p的时候发现一些难点,第一p2p的资金成本比较高,大家玩过p2p,都知道动咋10%-20%的年化,借钱人的成本更加高,远高于保理行业的平均资金成本。只要保理公司或者核心企业拿到到银行授信的,基本不会鸟p2p的。或者能打个包,搞spv,发个abs债的,成本也非常低啊。再不济我能接招财宝啊,招财宝虽然霸道,但是成本算下来比有些p2p还是要便宜的。而且招财宝自己找了担保公司兜底,资产这端就很轻松啊。

另外,保理业务做的是应收账款,第一账期可能很多不是很长,第二还款比较随性,很多下游有钱了就会还,为了减少利息,而p2p之前接的资产普遍都是账期固定,而且还款固定的那种,所以保理和p2p的对接在操作层面还是有很多特殊处理的。

回答中说保理担保什么的都是不正确的。先有贸易合同,然后基于贸易的融资合同,然后保理公司做再保理之类的,谁回购,有没有回购,都是不一定的。

另外保理公司很多也很屌丝。有牌照从来没有开展过业务的很多,没有银行授信没有钱的也很多。恩。说到底钱还是在银行,最牛逼的金融工具还是流贷。保理在中国只是换一个名字的流贷而已。



保理业务是针对供应链上下游之间因供销或服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而P2P平台要基于应收账款做借贷撮合业务并非需要通过商业保理公司——因为一来商业保理资质并非有牌照稀缺性,P2P平台要介入保理业务是很容易的;二来应收账款只是一种基于贸易自偿的风控措施,应收账款的债权转让受让方可以是各类主体,也就包括了平台的个人投资人。P2P平台直接对接企业主体的应收账款资产是完全没有障碍的。

那么为什么很多做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会和商业保理公司合作?这里面的原因也主要是商业保理公司提供项目来源,以及商业保理公司控制项目风险,例如参考爱投资的“爱保理”系列项目:知名能源国际物流集团采购化工原料应付账款转让项目(一期),其应收账款项目是与商业保理公司合作的,背后的原因这是基于前述两点。




其实对于保理业务来说,商业保理公司的牌照和资质并不稀缺,保理公司的真正核心功能在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技术与能力,这是刚刚发展起来的P2P平台所不具备的。但也因为此,可以想象P2P行业如果发展起来,最容易替代的就是商业保理公司的功能。

首先回过头来看看保理的本质,我觉得这个定义目前很多人都是很狭义的理解,认为保理单纯是一种融资方式。但正如其定义“保付代理”一样,首先应该是“保付”和“代理”两个功能——真正是基于对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了解,利用管理应收账款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从而有效控制应收账款收回风险,并基于此进一步直接买断应收账款赚取更多利润空间的机构,这个过程也间接实现了为上游企业提供融资这一结果。而国内的商业保理公司,没能够具备“保付”和“代理”的前提与基础,却唯独剩下融资这一一步到位的结果,因而风控能力很薄弱,加之融资渠道又十分狭窄,最终国内商业保理公司也就无可避免沦为一个简单的通道或者说空壳,徒增一个融资环节,徒增成本。由于未能起到应起到的作用,国内商业保理公司的竞争力相对来说十分有限。

正如前面提到,现在P2P平台与商业保理公司合作,一个是基于P2P平台对于产业链的渗透还不够深入,本身难以大量开拓应收账款项目并很好识别其中风险,另一个则希望借助于商业保理公司的资本金、业务开发资源和管理能力做一个风险缓冲垫。但期望是美好的,现实并不一定尽如人意——如果确实是资金实力较强的商业保理公司,或者付款方实力较强的应收账款项目,更多可以通过银行实现低成本融资,对于高资金成本的P2P平台所对接商业保理公司的项目,一定程度讲都属于风险高的一类。因而P2P平台与商业保理公司合作,非但不能实现风险有效控制,反而风险将更加集中。

所以综上我认为这种P2P平台和第三方商业保理公司合作的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也有其缺陷,未来也会一直存在,但也有可能出现新的方式。

例如说到P2P平台直接对接供应链中的贸易环节,对接买卖双方的应收款融资,我认为会是一个趋势和必然——具备贸易自偿优势的供应链金融确实是最容易对接P2P平台的。现在直接对接企业应收款的例如参考道口贷的“应收贷”系列项目:(15120704)货品供应应收账款债权转让PN1512045818-道口贷[daokoudai.com],这其中应收账款的转让省去了商业保理公司这一环节,由应收账款原债权人直接将债权转让给P2P平台投资者。




虽然现在做的还远不够,但如果P2P平台能够进一步深入产业链,其实对于商业保理公司来说会形成一个很强的竞争,因为互联网公司在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处理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首先从“资金端”上看P2P平台相对于大多没有直接融资渠道的商业保理公司而言有着先天优势。再者从“资产端”来看,基于应收账款的项目风险主要在于如何保证贸易的真实性,以及如何判断贸易环节中买方和卖方的相应履约能力,说到底是对信息流的把控——传统包括保理在内的供应链金融,大多难以得到足够有效的信息可以判断这几点,而依靠人工对于单据的收集和校验,一来出错难免,二来成本也高,而借助信息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却可以很大程度上低成本地解决,正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基于自己的电商平台,可以准确判断平台上交易的真实性,由于具有买卖双方长期的履约历史记录,从而判断买卖双方的履约意愿及能力非常容易,甚至通过平台本身的信用机制就可以有效控制履约风险。也就是说,即使在资产端,P2P平台同样可以利用自己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渗透产业链去深耕,利用信息技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利用互联网平台所聚合的资源有效提高供应链中单个主体的违约成本,利用支付平台实现资金流闭环,那么做着纯粹资金二道贩子的商业保理公司的竞争优势就将全无。

所以无论从资金端还是资产端,商业保理公司都应该感到危机,不要以为P2P为自己打通了一条融资渠道,反而应该担心自己在其中如果没有真正提供价值的话很快将被P2P平台所取代。

包括保理在内的供应链金融,将会是P2P平台的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这样的发展我想大致可以循着这样两种路径,一种是开始大量与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合作,以商业保理公司的职能与核心企业谈,进而取代原本商业保理公司的角色;另一种则是通过软件、系统及技术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服务,进而获取更多的交易数据和实现资金流闭环,最终实现有效率且低成本的风险管理——而本身已经是产业链中极具实力的核心企业海尔、复星、力帆,他们旗下的P2P平台“海融易”、“星之灵”、“力帆善融”这一类P2P平台,如果要是大量开展其供应链上下游的应收应付业务的话,也实在没有必要在交易结构中加入一家多余的外部的保理公司。